自清洁模块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利来手机app下载_w66利来电游app_W66利来官网平台

文档序号:34131600发布日期:2023-06-0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自清装置作方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洁模块及清洁装置。洁模


背景技术:

2.清洁装置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清洁,块及进而降低使用者的清洁劳动负担和提高环境洁净度。在相关技术中,自清装置作方配备滚刷的洁模清洁装置上设有滚刷盖板,脏污容易附着在滚刷盖板上,块及导致滚刷盖板的清洁脏污程度逐渐增加,进而影响滚刷在进行擦洗时的自清装置作方洁净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模块及清洁装置,洁模可以对滚刷盖板进行自动清洁。块及
4.一方面,清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自清装置作方包括滚刷盖板,洁模所述滚刷盖板具有和滚刷相对设置的块及挡隔侧,所述挡隔侧设有至少一个喷洗结构,所述喷洗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挡隔侧进行喷洗。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洗结构包括凸柱部,所述凸柱部凸起设置于所述滚刷盖板的挡隔侧,所述凸柱部的周壁上设有出水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被配置为朝向所述挡隔侧进行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洗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凸柱部周壁上的多个挡墙部,所述多个挡墙部沿所述凸柱部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挡墙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出水口。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部的相邻两侧分别和所述凸柱部的周壁、所述滚刷盖板的挡隔侧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部远离所述凸柱部的一侧表面和所述滚刷盖板的挡隔侧成角度倾斜,且该侧表面和所述滚刷相对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刷盖板上设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喷洗结构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彼此连通的进水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一导流部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滚刷盖板上远离所述挡隔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部形成于所述导流板上朝向所述滚刷盖板的一侧,而所述第一导流部形成于所述滚刷盖板上远离所述挡隔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为导流槽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围合形成导流流道,所述导流流道连通所述喷洗结构和所述进水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多个进水部,所述多个进水部沿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洗结构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洁装置执行清洁作业时向所述滚刷喷洒清洗介质,以使所述滚刷被润湿。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洗结构在对所述滚刷进行润湿时的最大出液流量小于所述喷洗结构在对所述挡隔侧进行喷洗时的最大出液流量。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喷润结构,所述喷润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洁装置执行清洁作业时向所述滚刷喷洒清洗介质、以使所述滚刷被润湿。
1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模块,包括滚刷盖板,所述滚刷盖板具有和滚刷相对设置的挡隔侧,所述挡隔侧设有至少一个喷洗结构,所述喷洗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挡隔侧进行喷洗。
1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喷洗结构,可以利用喷洗结构对滚刷盖板的挡隔侧进行自动清洁,无需用户对滚刷盖板进行手动拆卸清理,避免用户接触脏污以及由此可能遭致的污染损伤,而滚刷盖板可以保持较为洁净的状态,进而提高滚刷在进行擦洗时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21.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局部轴测结构图;
22.图3是图2中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23.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轴测结构图;
24.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另一局部轴测结构图;
25.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导流板的轴测结构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1-清洁装置,10-滚刷盖板,11-挡隔侧,121-第一导流部,20-喷洗结构,21-凸柱部,22-出水口,23-挡墙部,231-第一侧面,24-导流通道,30-导流板,31-进水部,32-第二导流部,40-装置面板,2-滚刷。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
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0031]
本技术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0032]
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33]
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1,可以对滚刷盖板10进行自动清洁。这里,清洁装置1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诸如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吸尘器、清洗机、擦窗机器人等不同类型;清洁装置1可以匹配安装滚刷2,滚刷2可以采用各类适于旋转的滚筒型刷体,以对地面、地毯或玻璃窗等可清洁区域进行擦洗。
[0034]
这里,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可以进行如下定义:x方向和y方向为水平面内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而z方向可以是竖直向上方向。以清洁装置1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而滚刷2绕水平轴旋转地对水平地面进行清洗的工作场景为例,x方向可以是清洁装置1的前进方向,y方向可以是滚刷2的轴向。
[0035]
该清洁装置1包括滚刷盖板10,滚刷盖板10和滚刷2相对间隔设置,滚刷盖板10具有和滚刷2相对设置的挡隔侧11。这里,滚刷盖板10可以一体成型于机身的壳体上,也可以在独立成型后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上。滚刷2在进行转动清洁时,可能存在部分未被及时吸走的脏污;这些脏污随滚刷2的转动而被甩向清洁装置1的机身或周围环境中,滚刷盖板10可以对这些脏污进行挡隔、以避免脏污进入清洁装置1的机身内部或溅射污染周围环境。这些脏污随即附着于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使滚刷盖板10的脏污程度逐渐增加。
[0036]
这里,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设有至少一个喷洗结构20,喷洗结构20被配置为对挡隔侧11进行喷洗。喷洗结构20可以对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喷淋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由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将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的脏污冲走,使得挡隔侧11可以恢复洁净;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消毒杀菌性能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对挡隔侧11进行消毒杀菌,进一步增加挡隔侧11的清洁程度。清洗后产生的污水可以通过清洁装置1的吸污系统吸入到污水箱内,实现脏污回收。喷洗结构20的水源可以源自清洁装置1中设置的清水箱,也可以在清洁装置1停靠于基站时、由基站予以提供,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37]
和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1通过设置喷洗结构20,可以利用喷洗结构20对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进行自动清洁,无需用户对滚刷盖板10进行手动拆卸清理,避免用户接触脏污以及由此可能遭致的污染损伤,而滚刷盖板10可以保持较为洁净的状态,进而提高滚刷2在进行擦洗时的洁净度。
[0038]
喷洗结构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设有多个喷洗结构20,多个喷洗结构20可以相互间隔地阵列设置,较佳地覆盖挡隔侧11的各个区域,进而对挡隔侧11的各个区域进行高效喷洗。
[0039]
喷洗结构20的构造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洗结构20可以为支设于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并朝向挡隔侧11的喷嘴或喷头结构,通过喷嘴或喷头结构直接地对挡隔侧11进行冲洗。
[0040]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洗结构20可以包括凸柱部21。凸柱部21凸起设置于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形成分布于挡隔侧11上的凸起构造。凸柱部21上和挡隔侧11连接的一侧为凸柱部21的底侧,凸柱部21上远离挡隔侧11的一侧为凸柱部21的顶侧,而凸柱部21的周壁则连接凸柱部21的底侧和顶侧。凸柱部21的周壁上设有出水口22,使得出水口22朝向凸柱部21的周侧开设;这里,凸柱部21内部可以设有液体导流腔,液体导流腔可以和出水口22连通。这样,在喷洗结构20出水时,清水或清洗液将朝向凸柱部21的四周喷出,进而喷淋在挡隔侧11的表面上,以对挡隔侧11上所附着的脏污进行清洗。
[0041]
出水口22和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出水口22被配置为朝向挡隔侧11进行设置,使得挡隔侧11的表面位于出水口22的出水范围内。这样,清水或清洗液在沿出水口22向外喷射时,可以直接喷淋在挡隔侧11的表面上,实现较佳的喷淋清洗效果。
[0042]
在一些示例中,喷洗结构20还可以包括多个挡墙部23,多个挡墙部23分别设置于凸柱部21的周壁上。这里,多个挡墙部23可以沿凸柱部2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而相邻的两个挡墙部2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22。这样,相邻的两个挡墙部23之间可以围合形成一个导流通道24,而该导流通道24和位于该两个挡墙部23之间的出水口22直接连通;在位于该两个挡墙部23之间的出水口22向外喷射液体时,导流通道24可以对流经其中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保持较佳的液体压力、并沿预设方向喷淋到挡隔侧11的表面,以对挡隔侧11上的脏污进行较为有力和准确的冲洗清洁。通过多个挡墙部23形成的多个导流通道24,可以使得喷洗结构20能够朝向凸柱部21的四周进行喷洗,使挡隔侧11上位于喷洗结构20周围的区域得以被有效清洗。
[0043]
示例性的,挡墙部23的相邻两侧可以分别和凸柱部21的周壁、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连接。换言之,挡墙部23上朝向凸柱部21的一侧可以和凸柱部21的周壁连接,而挡墙部23上朝向挡隔侧11的一侧可以和挡隔侧11连接,且挡墙部23上朝向凸柱部21的一侧和朝向挡隔侧11的一侧相邻设置。这样,挡墙部23可以在凸柱部21和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之间形成间接连接,增加凸柱部21和挡隔侧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与结构强度。
[0044]
示例性的,挡墙部23远离凸柱部21的一侧表面(以下称为第一侧面231)可以和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成角度倾斜,且该第一侧面231可以和滚刷2相对设置。换言之,挡墙部23的第一侧面231具有坡面构造,且该坡面朝向滚刷2而背对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这样,挡墙部23上接近滚刷2的一端横截面较小、而接近挡隔侧11的一端横截面较大,使得挡墙部23和挡隔侧11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加挡墙部23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凸柱部21和挡隔侧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利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导流通道24中接近挡隔侧11的区域的延伸长度较长、而远离挡隔侧11的区域的延伸长度较短,使得液体能够被喷淋至挡隔
侧11上较为远离出水口22的区域,增加喷洗结构20的喷洗范围。
[0045]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刷盖板10上可以设有第一导流部121,第一导流部121和喷洗结构20连通。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导流部121向喷洗结构20输送所需的清水或清洗液。在一些示例中,喷洗结构20包括前述的凸柱部21,第一导流部121可以和凸柱部21连通,进而通过凸柱部21内的液体导流腔向出水口22输送清水或清洗液。
[0046]
如图1~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清洁装置1还可以包括导流板30,导流板30上设有彼此连通的进水部31和第二导流部32,而第二导流部32和第一导流部121连通。这样,可以利用导流板30向滚刷盖板10上的喷洗结构20输送所需的清水或清洗液,使液体输送流路易于设计布局,降低液体输送难度而增加液体供应能力。
[0047]
导流板30和滚刷盖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导流板30可以设置于滚刷盖板10上远离挡隔侧11的一侧。这里,第二导流部32可以形成于导流板30上朝向滚刷盖板10的一侧,而第一导流部121可以形成于滚刷盖板10上远离挡隔侧11的一侧;第一导流部121和第二导流部32可以分别为导流槽部,而由第一导流部121和第二导流部32围合形成导流流道。导流流道连通喷洗结构20和进水部31,以将从进水部31输入的清水或清洗液输送至喷洗结构20。
[0048]
利用滚刷盖板10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流部121和导流板30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导流部32围合形成导流流道,一方面可以降低导流流道的制作难度,相应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导流流道较为均匀地分布至滚刷盖板10表面的各个区域、使得导流流道和位于挡隔侧11上各个区域的喷洗结构20具有较佳的对应性,并能减少沿程阻力和压力损失,进而使清水或清洗液能够比较顺畅地送到各个喷洗结构20、且能保证各个喷洗结构20处的喷洗压力,实现较佳的喷洗效果。
[0049]
进水部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导流板30上可以设有多个进水部31,多个进水部31可以沿导流板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导流板3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各个区域均配置有进水部31,进而通过进水部31和位于相应区域的第一导流部121/第二导流部32、直接地向各个区域输送清水或清洗液,相应压缩流路长度而降低沿程压力损失,增加液体输送过程的顺畅性。
[0050]
在一些示例中,清洁装置1还可以包括装置面板40,装置面板40可以设置于导流板30远离滚刷盖板10的一侧,形成装置面板40、导流板30和滚刷盖板10依次堆叠的层叠设置结构。这里,装置面板40可以对导流板30以及滚刷盖板10进行装饰保护。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洗结构2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时向滚刷2喷洒清洗介质,以使滚刷2被润湿。这样,可以通过同一喷洗结构20实现双重功能、实现机械结构的简化,亦即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时,喷洗结构20可以将诸如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喷洒到滚刷2上、使滚刷2被充分润湿而对可清洁区域进行有效擦洗;而在清洁装置1执行自清洁作业时,喷洗结构20可以将诸如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喷淋到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以对滚刷盖板10进行自清洁。这里,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和自清洁作业时,喷洗结构20所输出的清洗介质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52]
在一些示例中,喷洗结构20在对滚刷2进行润湿时的最大出液流量可以小于喷洗结构20在对挡隔侧11进行喷洗时的最大出液流量。这里,喷洗结构20的出液流量是指喷洗
结构20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输出的清洗介质的体积,最大出液流量为出液流量的上限值。通过将喷洗结构20在执行润湿作业时的最大出液流量配置为小于其在执行喷洗作业时的最大出液流量,可以相应匹配润湿功能和喷洗功能所需的出液流量需要,避免润湿功能配置的出液流量过大及由此导致的清洗介质浪费和/或对滚刷2的结构损伤,且避免喷洗功能配置的出液流量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对滚刷盖板10的清洗不彻底。
[005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可以包括喷润结构,喷润结构被配置为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时向滚刷2喷洒清洗介质、以使滚刷2被润湿。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分别实现润湿功能和喷洗功能、从而增加功能可靠性,亦即,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时,可以通过喷润结构将诸如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喷洒到滚刷2上、使滚刷2被充分润湿而对可清洁区域进行有效擦洗;而在清洁装置1执行自清洁作业时,可以通过喷洗结构20将诸如清水或清洗液等清洗介质喷淋到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以对滚刷盖板10进行自清洁。在一些示例中,在清洁装置1执行自清洁作业时,喷洗结构20出液,喷润结构可以不向滚刷2喷洒清洗介质,避免功能混乱冲突;而在清洁装置1执行清洁作业时,喷润结构向滚刷2喷洒清洗介质,而喷洗结构20不出液,避免影响正常的清洁作业。
[0054]
喷润结构的构造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例如朝向滚刷2进行设置的喷头等构造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55]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清洁模块,可以适用于诸如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吸尘器、清洗机、擦窗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清洁装置1。该自清洁模块包括滚刷盖板10,滚刷盖板10具有和滚刷2相对设置的挡隔侧11,挡隔侧11设有至少一个喷洗结构20,喷洗结构20被配置为对挡隔侧11进行喷洗。关于自清洁模块的其他特征,请参考前述部分的相应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056]
这里,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应用示例。
[0057]
应用示例一
[0058]
如图1~6所示,清洁装置1包括滚刷盖板10,并配置有滚刷2。这里,清洁装置1可以是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或清洗机;清洁装置1可以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而滚刷2可以绕水平轴旋转地对水平地面进行清洗。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和滚刷2相对间隔设置,挡隔侧11设有多个喷洗结构20。这里,喷洗结构20可以包括凸柱部21。凸柱部21凸起设置于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而凸柱部21的周壁上设有出水口22;凸柱部21内部可以设有液体导流腔,液体导流腔可以和出水口22连通。
[0059]
在清洁装置1利用滚刷2进行转动清洁时,部分未被及时吸走的脏污会被甩向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并在挡隔侧11逐渐累积,使滚刷盖板10的脏污程度逐渐增加。在滚刷盖板10的脏污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或滚刷2的使用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喷洗结构20可以通过出水口22向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喷淋清水或清洗液,由清水或清洗液将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的脏污冲走,使挡隔侧11恢复洁净。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消毒杀菌性能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对挡隔侧11进行消毒杀菌,进一步增加挡隔侧11的清洁程度。在进行喷洗时,可以利用清洁装置1上配置的清水箱向喷洗结构20供水;或者,也可以使清洁装置1停靠到基站上,由基站向清洁装置1上的喷洗结构20进行供水。
[0060]
应用示例二
[0061]
如图1~6所示,清洁装置1包括滚刷盖板10,并配置有滚刷2。这里,清洁装置1可以
是擦窗机器人,可以对竖直安装的玻璃窗进行清洗;工作时,清洁装置1在玻璃窗的铅垂表面内进行移动,而滚刷2可以绕平行于该铅垂表面的中心轴旋转地对该铅垂表面进行清洗。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和滚刷2相对间隔设置,挡隔侧11设有多个喷洗结构20。这里,喷洗结构20可以包括凸柱部21。凸柱部21凸起设置于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而凸柱部21的周壁上设有出水口22;凸柱部21内部可以设有液体导流腔,液体导流腔可以和出水口22连通。
[0062]
在清洁装置1利用滚刷2进行转动清洁时,部分未被及时吸走的脏污会被甩向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并在挡隔侧11逐渐累积,使滚刷盖板10的脏污程度逐渐增加。在滚刷盖板10的脏污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或滚刷2的使用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喷洗结构20可以通过出水口22向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喷淋清水或清洗液,由清水或清洗液将滚刷盖板10的挡隔侧11上的脏污冲走,使挡隔侧11恢复洁净。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消毒杀菌性能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对挡隔侧11进行消毒杀菌,进一步增加挡隔侧11的清洁程度。在进行喷洗时,可以利用清洁装置1上配置的清水箱向喷洗结构20供水;或者,也可以使清洁装置1停靠到基站上,由基站向清洁装置1上的喷洗结构20进行供水。
[0063]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清洁模块及清洁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技术分类